2月1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1年国际专利申请数据。我校连续两年进入全球教育机构PCT申请排名前50名,且由全球教育机构排名第43位上升到第13位。
在全球2021年PCT申请中,本次进入全球教育机构前50名中,中国高校占19所,其中山东高校3所,我校位列山东高校第一。
近年来,学校持续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精神,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提升高质量专利培育布局能力,健全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深度提高专利运营和转移转化,切实提高学校的创新质量和效益,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校PCT国际专利139件,连续两年破百件,发展势头良好,国外授权发明专利75件,是2020年的2.7倍,其中28件为美国、日本和欧盟专利局授权专利。
创新举措持续发力促提升
专利是学校创新能力和创新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志。学校高度重视,强化政策引导,多措并举,定向发力,促使知识产权工作稳步高效发展。
坚持政策导向。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紧扣学校“双高”建设目标、省属高校分类考核、“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对接实施省“高校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坚持“人才团队、科研项目、基地平台、重大成果”的科研发展模式,持续推进“12350”工程建设,把知识产权融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以知识产权产出引领科技创新,为学校科技创新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持续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土木工程、建筑规划、能源环境、机械制造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在绿色建筑、新能源、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和建造等领域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聚焦智能与洁净精密制造、海洋环境混凝土防护、重大地质灾害监测等方向,挖掘建立核心专利群,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加快高价值专利培育进程。探索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办法,便于顺利开展导航项目培育工作。修订了《青岛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推动专利分析与产业决策、学校运营策略相结合。
强化师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和提升。在国家知识产权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研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举办高价值专利培训会,组织师生线上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学习,鼓励师生发明创造和文化创作,引导师生开展专利布局、挖掘、申请等工作,切实提高师生知识产权意识,浓厚校园知识产权氛围。
注重国际专利布局。进行专利导航和前瞻性布局分析,围绕优势特色学科,强化国家重大经济领域产业的知识产权布局,有效占领该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建立保护屏障,形成核心专利技术,不断提升学校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源头创新驱动成果转化结硕果
学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突出青岛理工大学优势特色,聚焦科技成果源头供给、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深化开放协同、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成果产业承接等重点任务,构建“源头供给-转化服务-产业培育”工作链条,推进成果转化落地的“大地121计划”,推动一批能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打造“百名博士进百企”升级版等特色活动,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放管服,完善“学校+学院+团队”三位一体与“成果转化办+科发集团”两翼驱动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学校知识产权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升学校科技成果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成绩显著,成果转化获得井喷式发展。2021年较2020年成果转化效益增长了4倍,实现我校首个纯转化收益“破百万”。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经费到账较2020年增长11.3%,并实现连续两年承担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社会服务项目。
学校注重发挥产学研平台合作优势,构建的政产学研用的创新共同体模式,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和产业重大需求,有效整合了资源,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高效转化。2021年度获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3项。
在国家和学校知识产权政策的引导下,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山东省专利局专利转化试点单位两个试点建设工作的推动下,学校将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培育培养新机制,努力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转移转化成功率,形成知识产权综合优势,理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切实助力学校“双高”建设和“十四五”科研事业发展。(撰稿:邢元元,审核:路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