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云端授课进行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媒体广告案例》在线教学活动纪实

  来源:   时间:2020-04-09   点击数:

云端授课,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期间的每一节课,都是特定教学内容首次试水网络教学,即使做了再周全的教学设计,也可能出现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坚决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全面复盘每一次教学过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以下为2020年3月30日第二教学周《新媒体广告案例》课程的复盘内容:

一、课程简介

《新媒体广告案例》是广告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本学期授课对象为广告171-2班(大三学生),授课时间为周一3-4节(1-16周)。

该课程向前承接上学期的《新媒体广告》,向后连接本学期末的《广告专业课程设计Ⅲ》,承担着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战训练的承上启下任务。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将《新媒体广告案例》和《广告专业课程设计Ⅲ》两门课程全面打通,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特定项目开设“理论研究”和“实战练兵”两个阶段。

“项目制”是该课程的核心要素。学生3-4人为一组,共组建研究团队18个,聚焦教育类短视频、城市宣传类短视频、文化娱乐类短视频和电商类短视频4大研究领域,围绕所选项目,以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

“实战能力锤炼”是该课程的特色。该课程从理论研究入手,最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去设计、运行一个具体的短视频账号,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教学目标。即使在理论研究阶段,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研究能力: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先动手尝试——学生发现问题——学生互助指导——老师专项指导——学生再次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填鸭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者。

“朋辈教育效应”是该课程的激励手段。为了确保研究进度和学习质量,该课程强化了过程考核指标,设计了团队研究成果阶段性汇报,通过特邀团队分享和学生小咖支招等形式,充分发挥朋辈教育效应,激发学生的竞争学习意识,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化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第二周教学过程梳理

2020年3月30日(周一)3-4节,《新媒体广告案例》第二周教学活动在腾讯课堂准时进行。本周教学内容为“阶段性课堂汇报(第一场)——《文化娱乐类/电商类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剖析》研究成果分享会”。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课前准备阶段

1、确定分享团队

各团队从正式开课之前的在线辅导阶段,就已经着手进行探究式研究了,此前还在课程QQ群围绕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做过两场专题分享和讨论。所以在上周课程结束时,要求各团队在课下完成***类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部分的研究,并于第一周周六之前将研究成果,提交到对分易课程平台中的作业版块。

根据各团队提交的《***类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剖析》,首先从文化娱乐类短视频和电商类短视频两个研究专题中,精选了6个团队成果进行课堂展示。

2、精选直播平台

该课程原本使用雨课堂直播授课,但是雨课堂不能实现在一个课程中多人轮流直播。综合考虑课程内容特点、直播平台功能、学生听课成本、网速流量等问题,在对比了多个直播平台后,确定在腾讯课堂上开展分享会,老师负责为各团队展示ppt,各分享者通过连麦的方式,语音直播讲解具体内容。

3、组建课前筹备会

邀请6个分享团队的负责人和分享者,共同组成课前筹备会,以“20200330特邀分享小组筹备会QQ群”为平台,沟通交流课堂分享的直播平台、分享内容等诸多细节问题。并于课前进行了腾讯课堂直播模拟,以确保课堂分享能够顺利进行。

4、课前内容预告

周一上课之前,在“新媒体广告案例”课程QQ群中,对本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进行预告,并重点提醒了教学平台的变化。

(二)课堂分享阶段

1、老师介绍内容安排

学生进入课堂后,老师首先介绍了本节课内容的设计思路,详细讲解了师生分工、分享团队、分享内容、时间控制、课后讨论等计划安排,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任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特邀团队分享

受邀分享的6个团队,每组10-15分钟,分两场进行研究成果汇报。每个团队出场前,老师会介绍该团队成员与分享者、研究专题。在团队分享结束时,老师进行点评,点评时重点突出该团队成果的亮点,引导其他团队明确学习方向。

上半场:文化娱乐类短视频专题

梁新梅团队——入选理由:视野开阔、角度明晰、内容详实

尹睿团队——入选理由:研究视角另成一派

王星睿团队——入选理由:根据研究需要对选题范围做自我调整

下半场:电商类短视频专题

孙昱梓团队——入选理由:文风清奇、颇有创意

张丽雯团队——入选理由:主题突出、逻辑严密、内容详实

连昕宇团队——入选理由:学术严谨、角度明晰、内容详实

3、师生互动讨论

在分享过程中,师生通过腾讯课堂直播平台的讨论区进行即时互动,但受限于平台互动功能,未能推进互动深度。为了提高讨论质量,在课程结束之前,还布置了课后讨论任务,以确保课堂互动在课后有效延续,并及时搜集学生反馈。

(三)课后讨论阶段

1、开辟课后讨论专区

为了能够让每位同学都充分分享自己的建议和学习感受,课后专门在对分易平台开设了讨论区,并通过课程QQ群再次强调讨论任务。

1、学生课后互动讨论

课程结束的当天,共有43位同学参加了对分易平台的互动讨论,从灵感启发和对照改进两方面总结梳理了本次分享课的学习收获,还有一些同学给分享团队建议献策,帮助分享团队进一步优化研究成果。此外,通过互动讨论,老师还收到了如何更好地开展此类翻转课堂的反馈和建议。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互助共赢的教学目的。

(四)反思改进阶段

1、总结教学过程

整个课程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也反馈在观摩学习和互动讨论中受益良多,朋辈教育效应激发的竞争学习氛围浓厚。但是在复盘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小组分享期间,与学生互动不够,没能及时掌握学生在线听课质量;

(2)受网速影响,老师与分享者之间的交流有滞后现象,影响了分享质量;

(3)课件细节审核不到位,一个小组的课件设了自动翻页,影响分享效果;

(4)分享时间控制的不够理想,挤压了一部分课堂互动交流时间。

(5)虽然各团队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都明显存在两个共性问题:如何高效搜集一手资料?如何有效处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

2、分析反馈信息

通过对分易平台专题讨论内容的分析,搜集到学生反馈的课改建议如下:

建议进一步细化研究范围,推进研究的纵深发展;

建议改进PPT内容设计,要考虑到许多学生在手机端学习的传播环境,让ppt内容更精炼、更简洁;

建议采用思维导图,让比较复杂的地方更加清晰;

建议各团队先做整体思路说明,然后再展开讲解,以便大家快速抓到重点。

建议提升老师ppt展示与分享者之间的衔接的流畅度。

3、改进教学内容

针对前两个环节反映出来的问题,计划对后续教学内容做出如下改进:

与各团队逐一交流,引导各团队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实战练兵项目,并以此为依据细化自己下一步的理论研究范围,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

特邀有着丰富科研经验的常老师,通过专场报告的形式,指导文献资料搜集和处理方面的共性问题。(原计划安排在第三周进行,因清明节调休,顺延至第四周进行。)

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除了增加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之外,还计划引入课堂提案评分表,通过学生评委机制,让学生更主动更认真地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强化课前的模拟实验,通过多次模拟,发现并有效解决ppt设计、师生配合、时间控制、讲解思路、内容展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心得体会

四周的在线辅导课,再加上上周的第一次正式上课,受疫情影响而临时上线的云端授课,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诸多惊喜:

(一)云端授课成为任课教师的解压器

本学期在原有对分易在线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又全新整合了雨课堂、腾讯课堂、QQ课程群等多个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熟练使用后,发现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同时还减负了许多重复性工作。

比如,丰富的慕课资源,让老师的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学时;各直播平台的回放功能,学生(尤其是因课程冲突申请免听的学生)可以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反复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回放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雨课堂的每页ppt反馈功能,让学生可以精准反馈、老师精准答疑,更高效地把问题解决在当下;及时互动、随堂测验等多种互动形式,有效减少了师生不见面的沟通难题;对教学过程的全面记录,也缩短了老师在教学周边事务的所耗精力,更加聚焦到教学核心业务上来。

(二)云端授课是学生能力的试金石

原本认为,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会受明显减弱。但通过这几周的网上授课效果来看,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没有科学依据。

无论从给大一学生上的学科基础课《传播学理论》,还是给大三学生上的《新媒体广告案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没有明显弱化,反而在课堂互动环节,参与程度更高。随堂检测、课程作业的质量都比较理想。尤其是《新媒体广告案例》的课程作业,近半数团队的研究报告,远超过老师的期望值。(下图为第二周周四《传播学理论》课堂弹幕讨论词云图)

此外,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学生,对各种在线学习平台的熟悉程度,远超过老师。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成为值得信赖的技术助手。教学相长,又多了许多活生生的案例。

(三)云端授课是教改新思路的促动者

在线授课,并非简单地将授课内容搬到网上,而是需要根据网络授课的特殊传播环境、加持网络传播思维,量身打造教学内容。在这段时间的云端授课体验中,我个人认为有三个细节需要特别注意:

1、拉进师生的情感距离是基石

传统线下课堂中,师生面对面交流质量非常高。但是云课堂中,物理距离的优势不再,就更需要设计一些环节来拉进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能够与老师的达成情感共鸣,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师生共学。比如,我在每节课之前,送给学生一张与本节课所授内容有关的漫画。学生进入直播间,第一眼看到这样逗趣的内容,心情明显愉悦许多,更乐意参与课堂互动,为课堂正式内容打好了群众基础。(下方左图为第二周周一《传播学理论》“人类传播发展史”开讲前,结合“文字传播时代”分享给学生的漫画。下方右图为第二周周一《新媒体广告案例》学生团队分享会开始之前,欢迎学生进入直播间的漫画。)

2、多样化的云端互动成标配

线下教学时,老师可以直接观察学生反应,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和自己在同一个节拍上。但云端授课时,这条最便捷的反馈渠道消失了。如何才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安排呢?此时,互动环节的设计非常关键。充分发掘各线上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在保证互动质量的前提下,开发出更多形式、更有趣味性、门槛更低的互动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3、教学内容设计要求节奏感

云课堂中,学生学习环境比较自由,干扰因素很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过长时间的讲授(尤其是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也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所以云端授课时,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比线下教学要求更高。教学内容版块划分需要更明显、课堂节奏布局力求更合理。比如,课堂教学中,常用口语传播信息。但是在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线上教学环境中,口语这种听觉型的信息转瞬即逝,容易被漏掉。相对而言,视觉化的信息更适合提示重要信息。所以使用PPT模板变化和PPT画面信息来强调版块和节奏,效果会更好。

综上,首次试水云端授课,新问题新挑战接踵而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直面挑战,提前模拟、做好预案、实时复盘、持续改进,是恒久的教研课题。

(撰稿:何光芹 审核:王晓东)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