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理工文化 > 正文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开展“文化四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时间:2025-04-24   点击数: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打造“文化四月”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通过“经典诵读、非遗传承、科技赋能”多维联动,活动覆盖全校500余名师生,让科技匠心赋能文化传承,为青年学子厚植文化之基。

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相融合,通过丰富的“线下诗会+线上征集”实践育人活动,加深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承办学校第二届“四月双樱诗会”活动中,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会长高伟、连谏,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胡鹏与现场师生共同朗诵古体诗10余首,并依托线上开展的“文脉赓续・声动华夏”经典诵读活动,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学院师生共录制展示中华优秀文化作品17个,学院后期将评选优秀作品在学院微信平台进行展播。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致力于“非遗”文化的教育传承,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在实践中力争创作出别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作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以“雨生百谷・墨染家国”书法创作、“春执易韵,匠作芳华”非遗易班校级活动、“珍惜资源,绿色行动”小麦草种植等系列活动为主线,多维度激活非遗传承新活力。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清明等传统文化节日元素与传统技艺深度交融,亲手感受到了古老技艺的魅力;在纸鸢扎制、植物拓染、小麦草古法种植中,创作出《理工樱语》等融合校园特色的作品;以敲拓印染定格折柳、青团等清明符号,效仿古法将废纸制浆,用传承非遗技艺践行“变废为宝”理念。同时,学院更加注重实践,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坚持延续历史文脉与探索当代价值相结合,以书法、绘画、拓染等非遗技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和传承意识。

学院将专业特色深度融入传统文化实践,学院创新打造“文化浸润+科技创研”双向融合的育人新模式,让学生群体在专业学习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更为紧密。学院举办“雨生百谷,智创未来”活动,用代码重译二十四节气非遗智慧,激发学生想象与创新的动力,为文化创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学生运用 Python、C++ 编程,将典籍中的物候特征转化为数字作品。黄从恺同学以动态字符画呈现“萍始生”等谷雨意象,实现古籍数字化转译,王枫同学开发节气文化网站,以交互设计展现传统文化。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文化四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亲近传统文化的宝贵机会,更以创新的形式构建起“经典诵读、非遗传承、科技赋能”全链条育人体系,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传统文化育人沃土,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专业特色与育人实践,不断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撰稿:贾戈、宋玉文、郑一凡;审核:李慧)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