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我校师生热烈反响

  时间:2024-09-12   点击数:

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广大师生热切关注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校党委书记杨赟: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视角,对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对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行了系统部署,为学校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学校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学院单位,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的政治任务,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刻理解和把握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在全面提升学校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上下功夫,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岛理工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凯: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奋进的方向,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和责任,聚焦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建设目标,围绕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等核心领域和关键任务,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坚定不移深化综合改革,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人才、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打主动仗、求新突破,以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交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理工答卷”。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青岛理工大学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教授、博导高伟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令人深受鼓舞和启发。自2018年来校至今,亲眼见证了学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和变化。下一步,我和团队成员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培养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社会协同力人才;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前沿性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着力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在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上有所作为、贡献力量。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一流课程“机械设计”负责人刘晓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建设教育强国、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等重要论述,让人倍感振奋,对教育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在教学和科研中,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提升学术功底,加强自身的数字素养,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探索“人-机-生”相结合的“数智化”教学,打造基于数字画像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努力培育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为教育强国建设奉献“强师”答卷。

临沂校区党委副书记李国涛: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开启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崭新篇章,为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令人深感鼓舞和振奋。作为一名高校党员干部,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要求,深化校区管理运行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好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团结带领临沂校区教职员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动校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巩湘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找到了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接下来,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完善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强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文科专业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依托青岛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做好课程思政资源和课程建设;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依托优势资源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

科技处副处长刘俊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作为一名科教工作者,我深感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突破口,加强有组织科研,探索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模式,在培养领军人才、攻关科研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生工作处副处长丁于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员,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建设“大思政”工作体系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打好实践育人、网络育人、资助育人等育人“组合拳”,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校团委副书记李晓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团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以身作则,坚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着力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引领,积极在“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工作体系中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的优势,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水平,动员引领学校团员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

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李子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是国家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深感责任重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砥砺奋进,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确科研报国目标,投身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作为一名学生骨干,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带头践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为建成教育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动力。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董浩宇: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注入了新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为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我们指明了择业、就业的大方向,要以建设祖国为己任,要做敢于担当的奋斗者。我坚信,科研人才应将汗水挥洒在攻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最前线,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钢筋铁骨铸本领,科技强国复兴梦。在未来,我将踏实走好脚下路,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专注于轴承润滑的绿色低碳转型,秉持“大国工匠”精神,凭借实际行动接过建设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接力棒。

商学院本科生姜一统:作为国家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上的受益者,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更是为我们的成长成才点燃了新动能。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作为商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的队长,团队曾获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并受到教育部和团中央致信表扬,这让我深感使命在肩。在今后将个人人生规划与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复兴紧密相连,持续开展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努力成为一名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全力以赴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王玉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将牢记初心使命,扎根祖国大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乡村支教为载体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和谐美丽家园贡献青年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组稿:石路捷;审核:曹玉洁)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