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部门简介
理论学习
党代会专栏
思政教育
文化建设
电子校报
相关下载
首页
> 正文
张举文教授做客我校新世纪讲坛
来源: 时间:2017-06-27 点击数:
6月23日,应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邀请,美国崴涞大学东亚系主任张举文教授于3教407教室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机制与自愈机制”的专题讲座,这是我校新世纪讲坛系列讲座的一讲,由人文学院中文系、团总支承办。讲座由陈国庆院长主持,来自中国石油大学、黄岛区委党校和人文学院的1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张举文教授由青岛的特产入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始了本次讲座,引出讲座核心观点:文化的传承是因为实践者的选择,传统内在的生命力和外在的有效性是传统持续的内外因,是文化传承与自愈的机制表现。张教授举出自己在费城对华人殡葬仪式的调查研究的例子讲述一个文化之所以可以延续是因为内在的运作机制,并指出传统的重点在于传承,在于生命力。而文化传承的途径是生命力与有效性,接着,张教授从符号学的视角,指出生命力是核心符号,是内在的;有效性是随机符号,是表面的。总结出中华文化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包括:灵魂不灭、天人合一、大一统、入乡随俗、和而不同、趋吉避凶,这是其核心符号。张教授还用欧洲难民逃离携带物品与地震逃难的两个例子,生动解释了这种自愈机制。有自愈机制的文化能抓紧文化的根,遵循自我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就是保住了核心符号,就是维系了生命力,文化就得以传承。讲座最后,我院师生纷纷踊跃向张教授提问,张教授为大家一一详细分析讲解。
中文系主任张成福在总结时指出,张举文教授的讲座使我们获益良多。首先,他给在座的师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讲课、学习方式;其次,他给我们带来了民俗学、文化人类学、跨文化传播等学科最新的理论思索;再次,他给同学们带来了认识和理解我们日常生活的有力工具。
讲座结束后,张举文教授和我校中文系的师生进行了座谈,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凝练、培养计划修订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确定了下一步的合作方向。
张举文,美国崴涞大学(Willamette University)东亚系主任、亚洲研究中心教授,曾任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美国西部民俗学会副会长、《美国研究百科全书》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学、仪式、影视民俗、海外华人社区、跨文化传播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译著有《过渡礼仪》、《记录我们自己》等。 (人文学院 徐云溪)
上一条:
环境学院举办公共建筑节能宣传比赛活动
下一条:
艺术学院教师赴清华美院开展专业建设交流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