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拱门、千人姓名墙、科创成果展,一张张崭新的面孔在礼贤广场欢欣绽放。8月28日,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以“心”相迎、从“信”出发,为2025级新生打造了一场极具仪式感、科技感与归属感的入学体验,同时搭建家校沟通桥梁,为新生开启大学篇章注入满满能量。

科技迎新,点燃创新梦想
无人机灵活升空、智能羽毛球收集装置高效运转、智能义肢精准响应动作、融合校园文化的自制PCB板设计精巧、送药小车穿梭演示……礼贤广场上的“科技创新,逐梦信控”主题科创成果展,成为迎新现场的“科技亮点”。一系列由学生自主研发的科创成果,让新生直观感受大学科创魅力。
现场,国奖获奖学生化身“科创导师”,用通俗讲解与实地演示,为新生种下科研种子。不少新生驻足咨询,主动申请加入实验室。校党委书记杨赟一行来到学院创新实验室展台,与实验室成员亲切交流,对学院“兴趣带动、制度驱动、平台联动、资源推动”的“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肯定,点赞实验室建设成果。他鼓励同学们“依托平台拓展创新实践,吸引更多新生投身科研”。

惊喜相伴,定格入学记忆
学院为1651名新生打造“你好新同学”千人姓名墙,成为专属打卡纪念点;设置“时光邮局”,邀请新生写下寄给四年后自己的一封信,开启大学时光之旅;为开学当天过生日6名新生送上专属礼物,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没想到入学第一天就能收到学校的生日祝福,感觉特别亲切。”机器人251班郑中昊捧着手中的生日礼物说道。这份充满心意的关怀,不仅让新生感受到学校的温度,更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找到归属感,为大学生活留下难忘的开篇记忆。
此外,迎新现场还迎来一对特殊的“明星新生”——来自山东济宁的双胞胎姐妹杨亚红与杨亚娜。姐妹俩高考仅差两分,双双考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成为同班同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凯一行专程与姐妹俩及家人交流,细致询问报到、住宿情况,还送上承载校园人文景观与学术氛围的学院手绘图,与她们合影留念。张校长勉励姐妹俩“脚踏实地、互助共进,在大学突破自我”,姐妹俩及家人对学校的贴心关怀充满感激,对大学生活满怀憧憬。

家校同心,共绘成长蓝图
当天上午10点,学院在1号教学楼东报告厅举行2025级新生家长见面会,4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与学院领导班子、系部负责人、班主任及辅导员齐聚一堂,共话新生成长,为家校协同育人按下“启动键”。学院党委书记吕鹏代表全院师生,向新生家长致以热烈欢迎,他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体系三方面详细介绍学院情况,强调“学生成长离不开家校合力”,呼吁家长以“多一份信任、多一次沟通、多一些引导”的姿态,与学校携手托举新生梦想。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家长们围绕“考研就业”“保研政策”“学科前景”“学制选课”等核心问题踊跃提问。自动化工程系主任周晓燕结合课程体系与行业趋势,解析自动化专业深造与就业路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教研室主任冯秋霞聚焦新设专业,解读人才需求与竞争力;教学办主任叶晓云则通俗讲解学制安排、选课流程与学分要求,帮助家长理解大学学习特点。学院还贴心准备《2025从“信”出发》画册,让家长快速熟悉学院情况。不少家长表示,此次见面会不仅了解了学院办学实力,更明确了家校协同方向,对孩子未来充满期待。

从科创领航到惊喜相伴,从贴心服务到家校同心,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在精心策划下为新生们开启了大学生活的“第一扇门”,用实际行动让家长放心、让新生安心;用“科技迎新”点燃新生的创新梦想,为他们指引了成长方向;用“温暖迎新”传递了学校的人文关怀,让新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度。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2025级新生们将带着这份关怀与期许,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为学校的发展与国家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撰稿:贾戈、孙海英;审核: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