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青岛城市产生的背景及城市规划历史,回顾德租时期青岛的发展状况,9月27日下午,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在一教202教室举办《青岛德租时期的建筑与人文》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以“城市背景、城市规划”为主题,徐飞鹏教授担任主讲,与到场学生深入交流,讲述青岛城市发展进程。
徐飞鹏首先以清政府时期青岛老建筑为引,讲述德国占领初期、中期、末期时青岛的建筑及城市变迁。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德国地质专家所绘地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青岛城市版图的变化扩展,同时,以历史线为轴,还原德国占领时期青岛村的河流、湖泊、港口等旧貌,突出城市发展这一主题思想。
徐飞鹏还就德国租借青岛的历史背景做了深入介绍。详细说明德军在租占前期所做调研工作及所著文献资料,阐明青岛优良的港口条件,丰富的铁路网及煤矿资源对德国政府的经济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德国的租借间接推动了青岛由一个小村落变为现代化城市的进程。
徐飞鹏向同学们展示了从1898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城区的基本格局变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落后阶段,青岛已然实现了飞跃,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青岛的城市性质随时代发展逐渐确定,也成为德国人工作成就的永久性博览会,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为青岛成为“万国建筑博览馆”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通过本次讲座,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生亲自触摸历史,感受自己所熟悉城市的变迁发展,提高了同学们对城市的热爱,同时,也使同学们了解了人文历史,丰富了思想情感,接触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对自己所学课专业、所在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撰稿:尚晓萌;审核:高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