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ql1d.com/new/general/11855752

日前,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举办了一场特殊时期的博士论文预答辩。相比传统的面对面答辩,这场答辩隔空进行。4位博士毕业生参加,42人同时在线收看。答辩全程采用录屏和录像双备份的视频存档。
“请4位参加预答辩的同学开启并转动摄像头,拍摄自己所处环境,证明环境独立、封闭,满足答辩要求。”日前,一场特殊时期的博士论文预答辩在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土木工程学院4位博士毕业生参加,多达42人同时在线收看。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这场特殊时期的云端博士论文预答辩委员会由清华大学教授李庆斌,三峡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张国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左建平,山东省水科院教高、副院长李福林,济南大学教授周宗辉等五位专家组成。李庆斌担任预答辩委员会主席,青岛理工大学教师孙燕群担任秘书。
预答辩过程中,导师对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后,每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向预答辩委员会作30分钟汇报,预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汇报的有关情况,对其学位论文初稿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对论文立论依据是否扎实可靠,研究成果和关键性结论的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等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并提问,时长达20-30分钟。预答辩委员会内部会议环节在答辩人及所有旁听人员退出会议室后开展。预答辩委员会充分讨论答辩人的论文内容和答辩情况,通过微信匿名投票的形式进行表决,确定了答辩成绩,形成了答辩决议。答辩全程采用录屏和录像双备份的视频存档。
针对本次云答辩,毕业生陈际洲说,相比于传统的线下答辩形式,云答辩能够自主选择最佳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答辩环节中,同时,云答辩形式方便专家、旁听者全程收看,互动充分。但是,相比于线下答辩,云答辩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提前测试设备和网络,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熟练操作云答辩会议系统,熟悉答辩流程,针对信号中断等突发状况做应急好预案等。
据了解,为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毕业研究生深造、就业造成的影响,保证学位授予质量,青岛理工大学创新管理模式、简化工作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统筹安排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审、答辩、学位授予工作预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