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科技日报 2006-6-2
本报讯(记者王建高通讯员孙波)记者从青岛理工大学首次科学技术大会上获悉,在“十五”期间荣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励的93名科技工作者,获奖金200万。近3年中,该校共承担国家973、863、“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课题150余项,企业委托及社会服务等横向课题5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转让或被采用成果138项。
该校党委书记耿喜华说,这些成果得益于青岛理工大学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需求与特色相结合、品牌与项目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上来,走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创新型大学之路。
青岛理工大学把学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优化学科结构,构筑学科平台,注重产学研结合,取得显著成绩: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新增结构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校新增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硕士点32个。三年来,学校对各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投入达到了1.2亿元。
校长仪垂杰在《构筑学科平台,实施科技创新,全力推进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报告中提出,青岛理工大学今后将坚持“有所为”原则,实施“有限资源,有限目标”的发展策略,结合国家、省市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营造体制机制、物质基础和人文精神环境“三个环境”,打造两大“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占领“两大制高点”:围绕机械、环境、能源学科,打造“冶金装备节能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围绕土木、建筑学科,打造“环渤海湾建筑科技‘中关村’”,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快实现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打造“冶金装备节能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成为工程技术研发、中试孵化、标准化建设、人才引进培训、信息交流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平台。
打造“环渤海湾建筑科技‘中关村’”。该校土木建筑学科在国内外土木建筑界占有一席之地。以山东半岛都市群建设为契机、以奥运经济为拉动点,面向环渤海经济圈,发挥学校土木、建筑学科的“种子”作用。建筑科技“中关村”的龙头是建筑研究、开发和设计,扩展建筑监理、建筑咨询等知识型建筑科技产业链。充分发挥建筑科技“中关村”集聚和辐射效应,逐步将抚顺路及周边街区建成“环渤海湾”经济圈中最大的建筑科技汇聚地,成为全国建筑科技经济发展和建筑科技人才技术、信息交流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