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完善城市功能尊重保护自然———政协委员谈构筑“城市大框架”

  时间:2006-06-20   点击数:

新闻来源:青岛日报 2006年1月9日

“十一五”时期,“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将取代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摊大饼”模式,使城市发展与城镇布局、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有机结合,引导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建委开发局房地产业处处长丁建委员认为:青岛市目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各区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盖了许多楼,但谁来买谁来住,就成了问题。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污水都排到河道里,政府不得不年年投资进行河道治理。“十一五”期间,城市大框架应该以系统思维进行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不能单打一,不能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即墨市政协主席李义安委员认为:建设城市大框架,首先要打破长期以来我们头脑中的各自为政、自我中心的思想框框。现在,各县市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规划,它们之间有诸多雷同之处,缺少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尤其是不利于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各县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城市功能相互雷同,有不少重复建设。李义安认为,各县市融入青岛的过程,也是打破地域观念,变从局部利益出发到从全局利益出发思考问题的转变过程。

 许多委员们认为,构筑“城市大框架”这个概念,不能单纯理解为城市面积的扩大、区域产业格局的调整,它还应该是城市质量整体提升、城市形象更具特色的实践活动。

 市建委副主任刘德胜委员认为,奥运场馆建设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奥运会本身。建设“世界帆船之都”,一是提升青岛的国际知名度,二是增强了青岛城市的特色。他考察过许多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他说:青岛奥运场馆的建设要吸纳国际上的经验教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能为奥运而奥运,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好奥运之后、这些城市建筑的后续使用问题,让这些建筑将来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城市的标志和精华。另一方面,迎奥运,我们要大力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缩小南北差距,按新城区的标准改造老城区,新老城区不应该是两张皮,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整体。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徐飞鹏委员在八大关宾馆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八大关的建筑历史,他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将八大关定为“特别建筑地”,并成立了审美委员会,几十年后的今天,八大关依然是青岛的精华,依然为后人所欣赏。如果从十年前那一轮的城市开发热中寻找经验与启示的话,我认为,在权衡自然环境保护与人的经济活动两者关系时,应该把保护自然环境放在首位,人的经济活动应该退居其次。几年前,香港大学的教授对我说:香港弹丸之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却是真正的生态型城市。香港把人的经济活动区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60%以上的土地保持了原生态的山体地貌。这个例子的借鉴意义在于,青岛在各个城市组团之间应该保有城市自然间隔带,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到处建城市,相反,尊重自然,保留空间才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之路。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