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省委原副书记王修智来校解读齐鲁文化

  时间:2010-04-26   点击数:


  4月23日下午,中共山东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协原副主席王修智在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齐鲁文化与山东人》的精彩报告,全面深入阐述了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 校党委书记耿喜华、校长仪垂杰,副校长张光兴,副书记刘龙海,副校长李东、李国华与师生一同聆听了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杨向荣主持了报告会。
  在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中,王修智深刻阐述了齐鲁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列举了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齐鲁文化代表人物,从十个方面阐释了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介绍了能够代表山东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深刻阐明了齐鲁历史文化对山东及山东人的深远影响。
  深刻分析齐鲁文化产生的地域条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王修智指出,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核心、精华便是齐鲁文化。
  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历史文化名人名作为闪光点,王修智对齐鲁文化孕育、诞生、发展的过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齐鲁文化在经历了自原始社会至夏、商的孕育期后,在周朝时正式诞生。而周朝之所以能产生齐鲁文化,有三个具体的社会条件,那便是礼乐文化的广泛影响、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以及稷下学宫的浓厚氛围。
  他总结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历史文化巨人都集中在齐鲁两国,“诸子百家”便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先秦诸子中有一半出自山东,除了孔子、孟子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墨子、孙武、晏子、邹衍、颜子、曾子、子思等。这些杰出人物,对齐鲁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各类著作也成为齐鲁文化中的经典,其经典著作主要有“四书”、“五经”、《孝经》《墨子》《孙子兵法》等。
  从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美、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与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以“中庸”为基本方法、以因时变革为前进动力等十个方面,王修智深刻诠释了齐鲁文化的思想内涵。他指出,齐鲁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灵魂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够确立人在世界的主体地位,并以人为中心建立各自的理论学说,这是齐鲁文化的难能可贵之处。王修智认为,优秀的齐鲁文化,是促进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所蕴含的超越历史、超越民族的思想文化精华,对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世界的发展进步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杨向荣副书记在主持报告会时说,王修智副书记给我们上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一课,从齐鲁文化形成的社会形态、地理环境入手,深刻阐述了齐鲁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列举了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山东人的典型代表,阐释了齐鲁文化的思想内涵,介绍了能够代表山东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深刻阐明了齐鲁历史文化对山东及山东人的深远影响。
  杨向荣副书记表示,王修智副书记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生动感人,给我们以极高的思想启迪和文化享受,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底蕴、历史修养和教学技法。报告对引领我们深入了解山东历史文化的丰富资源,深刻把握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启发我们继承、发扬和挖掘齐鲁文化的精髓,用以指导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凝聚人心,聚集力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要结合各方面的工作实际,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王修智副书记的报告,把学习与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与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用齐鲁文化的精髓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凝练更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内涵,自觉肩负起继承和发扬发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齐鲁文化的重担,不断加深对齐鲁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将齐鲁文化发扬光大。

报告现场

省委原副书记王修智解读齐鲁文化

我校领导及师生聆听报告

校党委副书记杨向荣主持报告会

会场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