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圆满收官

  时间:2010-04-30   点击数:


  薄而轻的纸张,普通的胶水,制作出的桥梁仅有251.1克,却能够承载14千克的静载重量,并承受重6千克的加载小车通过桥面所产生的冲击力。4月30日,我校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决赛成绩揭晓,由我校土木学院孙红阳、莫大霖、王安宁三名同学制作的模型“超越者”在收官之战上力克群雄,以95.98分的优异成绩顺利折桂。
  本届大赛于22日开幕,有分别来自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国际学院的173支队伍共计519人参赛,琴岛学院和费县校区也首次派代表队参赛。
  本次大赛的题目设计独具匠心,要求制作一个桥梁而不是房屋建筑结构,材料用纸张替代了以往的木片,加载方式既有静载,又有动载,静载检验桥梁的承载能力,动载能够模拟现实中车辆经过桥梁时的受力状况。题目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和较强的实际意义。
  在一周时间里,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巧妙的结构。
   土木学院院长于广明表示,作为工科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通过科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来应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环境变化,应当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只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勇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学习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应用是创新活动的方向”。这正是我们特别重视培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原因所在。
  校团委陈伟书记在闭幕式讲话中说,本次比赛要求制作一座“桥”,虽然“桥”的历史悠久,桥梁的种类和造型也数不胜数,设计建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桥梁的未来发展依然值得期待,桥梁不仅是人类征服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杰作,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人类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写照。今天,我们在这里通过动手制作,动脑思考,来加强对桥梁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也许原理是简单的,但平凡中往往孕育着伟大。未来的桥梁会是什么样子,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或许就能从选手们的作品中找到答案。陈书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文化活动,能够建设起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求实创新的精神桥梁,构建起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信念桥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有了现在的知识积累、思想准备和品格磨练,同学们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 在文明、有序、公平、公正的比赛氛围中,本次比赛顺利落下帷幕。
会场

校团委书记陈伟致辞

颁奖
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