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在青岛红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我校共同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45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支持协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们到场参会,超过十万人线上参会。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副主席、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在泉主持。
开幕式现场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在泉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何满潮、彭建兵,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唐辉明,日本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发武,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王建,以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各副主任委员出席会议。
崔鹏院士作报告
何满潮院士作报告
彭建兵院士作报告
我校党委书记王亚军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王亚军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并指出,青岛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目标,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王亚军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牵头建设了山东省地质环境与效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取得了研究与应用的成效。青岛理工大学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机会,愿与广大地质工作者们一道,紧跟时代步伐、聚焦科学前沿、努力突破瓶颈,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党委书记王亚军致辞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王建致辞,他向年会的主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王建主席表示,青岛市科协聚焦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需求,密切同院士、专家联系,在学术交流、科技服务、产业对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了产业、技术、资金、人才四链的发展格局,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保证。面对地质工程行业新的机遇与挑战,业内专家学者相聚青岛交流成果,相信大会必将在拓展思维视野、探索科学原理、攻克地质难题、推动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王建致辞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唐辉明教授以《道德经》的一句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篇,指出了工程地质学家追求的正是工程地质之“道”,即工程地质核心理论、方法、技术;弘扬的是工程地质学之“名”,即工程地质学这个堂堂正正的大名。他指出新时代中国工程地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核心理论技术体系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不忘工程地质初心,实现工程地质转型升级。
唐辉明教授致辞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祁生文研究员对大会克服疫情影响,在学术自由、学术平等的倡导下召开表示赞赏。祁生文表示,全国工程地质学会为促进我国地质行业的空前繁荣,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高我国国际声誉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地质行业由大变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祁生文指出,新时期地质学会和地质工作者应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计划,为雅鲁藏布江、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祁生文秘书长致辞
大会组委会副主席、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在泉教授从会议概况、组织架构、会议方案等方面汇报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
本次大会以“工程地质与现代海洋”为主题,设有海洋工程地质、气候变化与滨海城市环境、岩土体结构与特性、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地表过程与山地灾害、隧道与地下空间、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建设与环境、现代工程地质与新基建和工程地质教育十个议题。两天会期中,还举办了“青岛勘测杯”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地质创新实践大赛。大会共设1个主会场,下设5个分会场,5个分论坛,共计学术报告200余场。参会代表通过大会报告、分会场特邀和专题报告、青年学生论坛报告,以及会后野外考察等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为我国“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开幕式现场
作为我国工程地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年会的召开有力促进了全国工程地质领域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互通,为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取得新突破起到了推动作用。(撰稿人:冯凌云、宋强;摄影:王云霞;审核:刘俊伟、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