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学校新文科发展建设,立足实际深化党史学习教育,5月30日上午,青岛理工大学分校区设置了三个集中收听收看点,组织收看山东大学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重要回信精神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李国华,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维,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文社科处等部门相关人员,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教师通过分散与集中方式参加收看。

与会人员认真收看了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副厅长白皓同志讲话,听取了《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等专家、学者的主题研讨发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理解、谈思考、谈体悟。
“总书记的回信为加强人文社科学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李长河表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下一步发展要从服务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实践出发,充分结合学科优化布局和调整,直面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解决路径、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体系建设,提升学术原创能力,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导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丰厚的历史滋养和坚实的学理支撑。

“总书记回信中蕴含的深厚情怀令学院师生倍感振奋,倍受激励!”管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洪民表示,目前学院正在积极研究新管科的发展方向,制定具有新时代特色、契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管科人才。“下一步,学院将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凝练学科专业特色,突出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引导鼓励教师努力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贡献力量。”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成福副教授表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华精神的基础专业。“十四五”规划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将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专业的改造、升级,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同时充分发挥基础学科作用,深化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商学院院长助理金炜博副教授表示,作为一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教师,今后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要进一步坚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跨学科、跨领域开展攻关,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的原始创新性成果,真正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担当与责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刘金德副教授表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丰富内涵融入整个育人过程,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注重在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把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主张、新要求引入课堂,向学生讲明白、讲清楚,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责任。”(组稿:曹玉洁,审核: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