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学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坚持“四个面向”,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性人才,争做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燕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立意深刻,为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增强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将“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积极发挥高校科研智库作用,主动瞄准企业最紧急、最紧迫的“卡脖子”关键问题协同攻关,形成产学研整体合力。近年来,学校在土木、建筑、地下空间、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一批实力很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校学术委员会将积极组织和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倡导产出原创性科研成果,将高水平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院士贺可强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饱含了党中央对科技工作和科研人才的关心关怀,令人深感激动、深受激励。作为一名高校教学科研一线工作者,要牢牢记住这番殷殷嘱托,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攀科学高峰,坚守学术道德,时时处处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底气,努力取得更多科技成果、实现更大突破,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科技处(成果转化办公室)处长(主任)金祖权表示,作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高峰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始终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履行理工担当、贡献理工力量。下一步,要在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营造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在重大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上,建立和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带头作用,实施“领军人才+团队+重大项目+科研平台”运行模式,推动产出重大科技成果。同时大力做好百名博士进百企、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山东和青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李长河教授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通过明确目标、搭建平台、创造环境、营造氛围,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敢于让青年人才承担重要科研工作,把科学精神传承下去,迭代创新,为科技强国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后继人才。
国家优青获得者张鹏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准把脉国家现阶段科学研究生态,充分肯定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国家的战略作用和重要贡献,并对新发展阶段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动员令、也是航向标。今后我要坚定“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攻坚克难的信心,立足自身领域,坚持问题导向,致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把研究做在祖国的大地上,敢为人先,敢存远志,敢走新路,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国家级青年人才侯东帅教授表示,科技创新要始终追求科技前沿,以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作为引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需要。作为一名混凝土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要坐得住冷板凳,注重团队协作与合作交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合作,在解决关键问题的道路上保持奋进姿态,探索混凝土材料微纳观结构本质,开发绿色、高强、高性能的建材产品。
绿色建筑创新团队负责人孟曦教授表示,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将面向国家碳中和的重大需求、面向人民居住健康,把研究目标定位于绿色建筑和居民居住健康,服务于民生科技领域,坚定科研目标不放松,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精神,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同时注重将个人研究和前沿成果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商学院副院长云乐鑫教授表示,作为经管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要面向经济主战场,直面数字经济转型、未来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内外双循环、公司创业等现实问题,努力研究面向实践的“真问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真人才”、构建中国特色的“真理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经济管理人才作出贡献。(组稿:曹玉洁,审核: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