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术造假、论文撤销等事件时常发生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出台相应文件,从不同层面对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疫情防控期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营造高校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青岛理工大学创新举措,为研究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面向全校研究生增开《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和《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两门线上公共选修课,全体在校研究生采取“观看课程视频+线上作业+讨论区答疑+线上考试”自主学习方式,完成两门课程学习任务。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印波副教授主讲,从科研规范、学术不端、科研活动的人际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等部分论述展开,通过网课讲授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并懂得这门课的基础原理,牢记科研和论文研究中的原则、规范和底线的各项细则,养成诚实、负责、可信的学术风尚以及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科研精神,使遵守学术规范与伦理成为学生们理性自觉的行为。《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课程,由清华大学王光谦院士主讲,从创新思维、高新技术、社会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分成21章讲解,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将科研的眼光放至全球发展、一带一路和自主创新。

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生命线”,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研究生处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夯实了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的根基,更为全校科研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体研究生通过网络学习后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积极分享自己的听课感受。
土木工程学院研191班 高咪:通过两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学术道德规范和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论和规范有了清晰、明了的概念,对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内容、作用和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科学研究可以大胆假设,但科研人员必须遵守学术规则与职业素养。我们现在逐步养成崇尚科学精神、遵循科研伦理、严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为今后正确的科研和生活以及严谨扎实地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早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研195班 路钊驰:在学习《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程时,邱老师将伦理道德与学术规范相结合,既要钻研学术也要坚守伦理。《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则从另一个角度打开我们的思维,科研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科研精神以及道德操守。职业素养不会浪费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相反,它能提升我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思考学术问题时能有更广阔的视野。职业素养是我们提高学术能力的软措施,既加强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又为规范了学术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关系到学术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学术行业的风气乃至各行各业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理应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提供理想和信念。学术是思考,探究,求实,创新,基于以上更要踏踏实实做事。

商学院研192班 林一晓: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振民说:“当今社会,大学已经不能再‘垄断’知识和技能,如果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话,大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大学的使命应该是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道德的社会进步推动者。”我认为这句话依旧适用于研究生的学习生涯。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清华大学王光谦院士《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有一章讲解交叉学科的重要性,他通过实例讲述了一名讲师的学习经历,这名讲师本科是电子工程专业,硕士是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博士是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最终的研究方向是脑科学和神经工程,这不仅没有了跨专业的弱势,还能将学科延伸优势互补,从新的视角看问题并探索出自己独有的科研体系。我相信在后续的学习中一定能通过知识要素和道德品行的讨论去辨析问题,最终自觉自愿地遵守和践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准则和美德,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有自己的收获。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191班王永强:科研千万条,诚信第一条。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深受启发,深入思考在未来学术研究中应当如何坚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道德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坚持,学术规范需要全校师生协同遵守,进而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与规范氛围。我们要正确对待学术中的名与利问题,将学术诚信放在第一位,切不可因谋求更多利益将学术精神追求放置一旁。我们要做到诚信、理性、科学的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这是学术研究的大智慧。作为青岛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我保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坚决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行为。
艺术与设计学院研191班 张小雪:学术研究的基础是以具备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准则和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为根本和基础,只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开展自由的学术研究,才能做到以科学的精神、先进的文化、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才能以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服务社会。做为一名研究生充分学习课程,理解并铭记科研诚信课程内容,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都大有帮助,也是担当社会职责,发展学术研究的基础素养。相信通过学习与理解,一定可以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以及良好的社会学术导向。
商学院研191班 谢昕壕:通过对这两门课的学习,获益匪浅,感觉这门课程安排对于刚上研一的我们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研究生学术和职业素养讲座》这门课中一系列精彩的讲座极大地拓宽了自己对其他学科的认识以及研究问题的视野,各主讲教师精心备课,激情上课,对课程把握到位、思考深入,每一讲都是既基于专业知识、又适于作为公共素养课,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还激发了研究兴趣;而通过《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培养其科研与学术的“底线意识”,遵守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必须提高科学研究的规范性,为严谨扎实地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研192班 王勤林:科研伦理学术规范课程基于培养学生科研和学术的“底线意识”,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我对科研又有了新的认识,要始终坚持诚实、客观、精准、高效、公正、责任的科研态度,作为新时代从事科研的的研究者必须坚持真、善、美的价值导向。同时在从事科研学习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循学术研究相关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研192班 曾妮:金涌教授在短短的几节课里给我们生动详细地讲述了应该怎样根据自己专业跟爱好选择自己的职业,走向社会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培养走向职场必须具备的素养,这既是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更是我们勇往直前的风向标。我们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义不容辞的,更重要的是走出校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扩大自己的视野走向国际化,具备与时俱进的勇气与热忱,这些是让我们能够以更加稳重合格姿态毕业的指南。感谢金涌教授给我们上了如此受益匪浅的一课,我们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迎接未来。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193班 宋琪: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资源,感谢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和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课程,让我意识到了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只有我们每位研究生都为之努力,同心协力,诚朴求是,努力创新,学术界的明天才会明朗和美好,我国的文化和科技实力才能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研究生处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第一时间动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落实上级和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多措并举战疫情,关爱学生不断线,线上线下同部署,创新采取线上教学为全校研究生增开《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和《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的两门课程,正面案例引导与反面案例警示相结合,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学术自律,提升科学道德素质,积极引导广大研究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引导研究生严格执行相关学术规定、标准和规范,尊重他人成果和贡献,促进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入脑入心。(撰稿:任衍珍;审核:姜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