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次大考,更是一堂人生大课,激发着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感悟。这场波澜壮阔的战‘疫’,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3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华章琳教授在“云端”开讲,为师生讲授《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勇气与信仰》。
谁是疫情防控中最勇敢的人?我们终将取得战“疫”胜利的信心和勇气源自哪里?勇敢的我们将往何处去?华章琳教授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援引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生动鲜活的战疫案例和人物故事,全方位、多角度为师生阐释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基础的中国力量,引导大家树立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胜信念,为师生正确认识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提供了思想力量和价值指向。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青岛理工大学充分发掘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育人元素和生动素材,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倾力打造具备深刻思想内涵、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思政大课”,讲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师生凝聚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
当前,学校正在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用好身边动人素材,努力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这堂疫情防控期间云端上的思政课在师生中引发广泛共鸣。
“疫情面前,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们的许多校友也奋战在‘火雷’项目建设现场,用专业为疫情防控付出自己的努力,就职于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09届土木工程专业校友温杰负责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五科病区的施工统筹工作,和众多我校支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校友一样,一直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传承着‘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广大校友积极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如就职于中建八局一公司、10届土木工程专业校友付腾,为学校捐赠防护物资,助力母校防控疫情,体现了广大校友心系母校、感恩母校的情怀。还有广大在校生,在全国各地主动请缨,参加家乡战‘疫’志愿服务,任劳任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曲成平教授表示,全民战“疫”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提供了鲜活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是激励学生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的生动案例,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专业自豪感、归属感,引导学生对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进行深入思考。“学院刚刚下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通知,就是鼓励教师提炼专业课程德育元素,在专业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重任,使专业课堂成为育人新阵地。”
商学院辅导员薛诚表示,云端上的思政课,让自己倍受鼓舞。“思政课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深刻的人文思辨,让我从中获得了勇气与信心。我会用不同方式告诉我的学生们,集体主义的力量是伟大的,只要全国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必将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汉语言171班学生陈晓晨表示,疫情让自己对“勇敢”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奔波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坚守在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日常就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疫情面前,他们用自己的付出和奉献,义无反顾、选择勇敢,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挺起了坚强的中国脊梁,也有力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超强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艺术与设计学院环设183学生刘本宽对战“疫”中的勇气和信仰深有感触:“这场与疫情的斗争,对于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大学生,是一堂人生教育大课。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一个个逆行者、一个个平凡人不顾个人的安危奔赴前线、挺身而出,就像一束光、一盏灯,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出无望和恐惧、迷茫和偏见。‘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撰稿:曹玉洁,审核: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