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第四届机器人建构国际工作营在我校圆满结束

高江   时间:2019-04-27   点击数:

为加强我校与国内外其他建筑院校的的合作交流,引领山东省内机器人建构技术的发展,共同探索即将在建筑业中成为常态的机器人建构技术,日前,由我校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联合举办的 2019第四届机器人建构国际工作营在我校圆满结束,期间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等学校的知名教授以及英国Zaha Hadid建筑设计事务所、荷兰UNStudio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Perkins+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等事务所的优秀设计师开展多场高水平讲座,为大家带来一场场学术盛宴。

本期机器人建构工作营由来自北九州市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39位优秀学员组成。本次工作营主题为机器人建构,在主题之下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机器人陶土打印、机器人组装木构和机器人空间结构打印。第一组机器人陶土打印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结合机器人辅助打印,探索陶土材料作为功能性面板,非承重墙或者通过与其他材料的结合,探讨如何再次激活已经逐渐被淘汰的传统材料。第二组机器人组装木构关注使用机械臂在空间中对木构件;涂胶区域;打钉点进行精准定位,对于复杂的异形构筑物相较于传统人工搭建机器人搭建具有显著的效率提升。建造过程中借助了机械臂的精确定位控制和运动稳定性,大幅减少建造时间和建造误差。第三组机器人空间结构打印关注于使用机械臂直接打印具有功能性的空间结构体。区别于传统的FDM打印技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熔融沉积层叠打印),空间打印具有显著的效率提升。

4月21日上午,机器人建构国际工作营成果汇报展暨闭幕式于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数字建构实验室举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卫国、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王震铭以及全体国际工作营的指导老师及参与学生参加。

徐卫国对此次工作营的三个组的成果进行了点评,赞誉了此次工作营的成果,并且针对不同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向。徐卫国在点评机器人陶土打印组时,建议学员在以后的研究中,记录每一次实验的各项物理指标诸如温度、水泥比、倾斜角度等等,将各个实验指标量化以达到更为科学的实验探究;建议机器人组装木构组学员在以后的实验中丰富机器人的加工模式,在抓取的基础上增添铣削、打孔、钻钉等功能,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建构;徐卫国建议机器人空间结构打印的成员探索人工智能领域,为机器人添加学习能力,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使机器人可以自动调节加工路径以得到趋于完美的打印成果。徐卫国提出,机器人建构的研究应该是多专业多学院合作的,并对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未来前景表示期待。

本次工作营的开展为建筑院校搭建了一个关于建筑业前沿技术的交流平台,使同学们增长了机器人数字建构的相关知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使建筑学院学子在学习中拥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设计思路,同时也加强了我校与国外知名院校的合作交流,对提升建筑学院教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撰稿:姜卓群、石新羽;审核:高江)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