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新华网山东频道报道我校跨越式发展纪实

  时间:2004-02-19   点击数:

 新华网山东频道报道我校跨越式发展纪实
 
 本报讯2004年2月18日,新华网山东频道以《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在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题,以3000多字的篇幅,从教学、科研、师资力量、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报道了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纪实。
 (郭兰成)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勇立潮头帆高悬

 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在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 02-18 08:45:23 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2月18日电 “一所普通高校向知名大学迈进,就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这个跨越式发展。”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杨成仁教授如是说。近几年,青岛建工学院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做法使该院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多科性大学初具规模

  2002年9月,山东省政府派出专家组到青岛建工学院考察评估,一致认为该校已具备办多科性大学的条件,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该校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并报教育部审批。

  青岛建工学院具有50年的办学历史,1985年9月由山东冶金学院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5月与青岛冶金矿山职工大学合并。学校原隶属冶金工业部,1998年9月划归山东省管理。该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型高校向以工学为主,土建与环境学科为特色,理学、工学、商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多科型大学的转变。已成为一所办学理念先进,风格鲜明,如是教学与科研成绩突出,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为主体,高职与成人教育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1050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7.8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固定资产总值4亿多元。学校现有教师961人,有本科生10795人,研究生324人。该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商学院、文法系等18个教学单位,36个本科专业,涉及五大学科门类,有16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领域。多科性大学已初具规模。

  广聚英才:构筑人才高地

  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高水平的师资,人才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青岛建工学院近几年特别注重师资建设,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实行“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三留人”政策。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奖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相继实施了人才引进的各项措施:引进外聘院士,给予6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每年10万元的岗位津贴。对于专业需要的博士生导师,来后给予10万元的安家费,2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每年给予3万元的岗位津贴,安排住房一套,随调家属妥善安排工作。对院优秀人才,从学院到系、部和各职能处室,都给予极高重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工作变动中科研工作不受影响。每年建院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及紧缺专业部分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50人。

  现在青岛建工院已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为“-----领头雁”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里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卢耀如、李圭白、郑颖人、范维澄,外籍院士、专家2人――Wittmann、张新华;专任教师96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2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6%。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541人,占56.3%;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1人,在职在读博士35人;有7名省市级拔尖人才;有22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 10人;教师中有海外归国人员28人。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的主要力量,这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和科研质量稳步提高。

 创新为先:科研硕果累累

  青岛建工学院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开拓思路,用新思维指导科研,制定相关奖励政策,鼓励科研工作,并积极推广成果应用,做好成果产业化工作。通过努力营造科研创新氛围,成果丰硕,做好了科研大文章。

  建院已分别与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青岛三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申请科研立项。双方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展学术交流与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复合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 该校目前有结构工程学科、机械学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环境工程实验室、暖通与热泵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其中暖通与热泵实验室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强化建设实验室。在2002年山东省专家组对学校省级重点学科与省级重点实验室的验收中,以4个优秀、1个合格的优异成绩通过。另外还拥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2个青岛市行业技术研究中心。

  近十年以来,学校共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多项。通过鉴定和验收的科技成果9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共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67项。有30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近五年获科技经费9000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其中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和国际会议上交流的论文200余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500余篇,被SCI、EI、CA收录150余篇。各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队伍。

  青岛建工学院许多科研项目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冶金部、山东省教育厅和国家“863”计划的子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风机盘管空调器研制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沿海和潮湿环境下的腐蚀问题,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性能。散热器性能实验室相继开发出了钢管翅柱式、钢管对流片式等10余种散热器新型产品,填补了散热器产品的国内空白。已完成的山东省教育厅“新型节能型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动态仿真及应用研究”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创产值3800万元。建造完成的“建筑围护结构性能热工实验台”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多功能实验台。

 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建筑结构抗震、结构防火、建筑新材料、环境科学和工程、建筑环境设备与空调工程、空气调节及建筑节能技术、机械摩擦学、污水处理与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现代通讯技术智能控制等优势研究方向,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 1996年以来,以迎接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为契机,建院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工作方针,明确了“提高层次,调整结构,充实内涵,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1999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1年,学校又启动了包括教师教书育人工程、学生学习成才工程、教学工作规范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等多个子工程的“教学质量工程”。

  青岛建工学院通过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被全国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评定为A级;1998年以来,学校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列山东高校前三名;1999年,建筑学院学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举办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世界第11名、亚洲第6名的好成绩;在全国性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学生科技活动成果获奖共8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66项,并有科技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近年有400名本科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70%的硕士毕业生考取了清华、同济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近三年考博率均在50%左右。

  此外,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了教育部《国家部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研究》等2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改项目,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教学改革)成果奖18项,在《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所做2000—2002年全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基本统计与排序中,青岛建筑工程学院位列全国高校第64位。

 文化德育:培育优秀人才

  多年来,团结一致的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全面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积极开展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活动,形成了全员育人意识。坚持德育首位的学生工作卓有成效,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在75%以上,本科学生党员占到学生总数的8%以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注重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稳定。

  青岛建工学院一直有着优良的校风,并沉淀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创建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学校在充分研究自身的各种文化、形象资源,明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经验(如企业文化建设和CIS设计),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具体指导,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创建了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0年来取得的不凡成绩,已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新起点。目前,建院人正以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为契机,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享誉社会的多科性、开放式、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把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提升到新的水平,从而为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