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15日,主题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2005年中华洪堡学者大会在北京举行。洪堡学者我校仪垂杰教授参加了这次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华洪堡学者协会会长路甬祥,德国驻华大使Volker Stanzel,洪堡基金会秘书长Georg Schutte,中华洪堡学者协会名誉会长何泽慧,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主任Thomas Schmidt Dorr,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华洪堡学者协会副会长韦钰以及来自全国文理各个学科的近三百名洪堡学者出席了开幕式。路甬祥院士和韦钰院士分别以“创新促进发展、科学引领未来”和“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题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洪堡基金会建立于1860年,该基金会每年资助来自世界各国的一百名科学家在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今年,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格拉布曾于1975年作为洪堡科研奖学金生在马克斯普朗克碳研究所从事科研活动;施罗克在1994年获得了洪堡科研奖。今年获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也都曾是洪堡科研奖的获得者。洪堡学者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已经达到40名。
中华洪堡学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学会会员当中有第一代洪堡学者核物理泰斗何泽慧院士、中国外科学奠基人裘法祖院士,第二代洪堡学者路甬祥、韦钰、王大中院士等和以“长江学者”和“百人计划”为代表的第三代洪堡学者,他们承担着重大科研任务,已成为我国科研战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此次中华洪堡学者大会安排了近二十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从当前我国国情出发,思考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共同探讨中国的发展前景。(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