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校长仪垂杰在分析评议阶段专题党课上的报告

  时间:2005-11-04   点击数: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一个重大原则——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一个主线——经济结构调整;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个根本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有这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领导基础。 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央总的要求就是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把握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主题,明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着眼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简称为四个一,即:一条主线,一个主题,一个着眼点,一个方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这次活动要求的重中之重。今天这次党课重点准备结合我校的实际以及自己的学习思考,就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谈以下几点认识:(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党的先进性教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3)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4)干部和党员要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学校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对执政能力的概念、约束条件、执政能力与先进性教育关系的阐释,从复杂性和规律上找出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联系。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应对严峻挑战、完成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对此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认识。 (1)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执政56年来,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要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正确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每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无不把其作为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 毛主席基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把执掌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防止“糖衣炮弹”的攻击,要学习领导新中国所需要的各种建设本领、管理本领。这就从作风和本领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课题。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声疾呼,我们“要忧国、忧民、忧党啊!”。他强调,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这就从体制和机制方面,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课题。 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之初,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从根上、本上、源上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执政兴国和执政为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从党执政的历史轨迹中,可以清醒地看到,正是因为党在长期执政历程中,始终抓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根本,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 (2)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给我们的深刻历史启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前苏联共产党有着93年历史,执政74年,却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东欧国家执政的共产党,都先于苏共纷纷丧失了执政地位。墨西哥制度党、西班牙人民党、印度人民党,无不纷纷下台。这些政党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根据执政条件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没有取得让人民满意的执政成果。一个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好政尤其是长期执好政更不容易,必须常思安乐之害,常怀忧患之心,永不懈怠,永不满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3)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经过26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国内外普遍认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就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指出,在这个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进程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总的讲,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阶段。从世界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与时俱进、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贻误发展时机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的教训。如拉美一些国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能否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4)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措施。我党拥有6800多万党员,经历了建党80多年特别是执政56年的考验。但作为一个大党、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执政的时间越长,面临的考验越严峻,越容易发生脱离群众、滥用权力的现象,容易失去生机和活力,进而失去先进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有的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党员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腐败现象在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如果不认真解决这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执政成效,贻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障 党的执政能力的定义是:党提出并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如何发展这个能力,如何表现这个能力,如何提高这个能力,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一个政党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从根本上,要看它能否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它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是不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它是仅仅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从这样的高度来解读党的先进性,已经不是停留在与广大群众的比较层面,而是把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把对党的成员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因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那么,执政能力的前提、核心和基础是什么?就是党的先进性。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才有资格代表人民执政,也才能够为人民执好政。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中的四个“成为”,都与“先进性”相联系,都是“先进性”在执政宗旨、执政方略、执政作风方面的体现,最终都要归到“先进性”上。 党的性质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是一致的。党的性质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进性不能简单地用哲学上的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来直接套用。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先进的政党会有一些腐败分子,而意识形态、组织结构与我们有重大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政党,也会产生一些受到群众欢迎的勤政廉政的政治家。这说明,党的性质与党员个人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复杂性来看,党的性质是先进的,为党员的行为表现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一个好的活动平台,但不等于这个党的所有党员都天然是先进的。而某些党员的行为不先进,也不等同于整个党的性质就不先进。 从规律来看,不同国家、不同政党的性质各有其具体的、历史的表现,但当政党的路线与党员的表现获得了该国该地区人民的拥护时,就说明党员的行为表现与党的路线政策体现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而二者的一致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党员队伍建设所要达到的结果,也就是完整意义上的党的性质的表现。 具体到我党的性质与党员行为表现能否一致,二者需要中间环节连接。这个中间环节,就是党的建设、党员队伍的建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育的,因此,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虽然是一个最普通、最基层的党员,但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群众都会看到,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我们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落后于群众,在单位里面充当落后者,成为刺头,成为落后分子的代言人,成为单位改革和发展的绊脚石,动辄就以反对派的身份出现,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忘记党的纪律,忘记自己的形象,尽管群众可能不敢当面评价,但内心却有自己的一杆秤。在这种情况下,群众评价的不是你个人,而是党的整体形象,如多数群众这样评价,就会积少成多,形成一种影响我们党执政的倾向。 综上所述,有这样的逻辑关系: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基础,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 三、把提高执政能力的任务落实到工作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要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从学校的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调整完善办学理念,明确并系统化学校的发展思路,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我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实践是个不断寻优的过程,会有挫折,要有代价。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一定正确,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不一定可行,以下从三点谈起。 1、精心倾力搞好规划 这两年我校大事多,从去年改校名到今年的申博和今后几年的新校区建设。在这三大战略战役中,校党委行政紧紧抓住了发展这个“牛鼻子”。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发展中,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学校领导一班人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切合我校发展实际,制定好的、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党委行政对此高度重视,在去年10月22日党委扩大会上,我就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校园建设规划”谈了学校今后几年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同志们对规划重要性的感触越来越深刻。在申博工作中,大家谈得最多、感慨最多的是学科规划。学校筹备召开的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学科规划重点。耿书记多次强调规划的重要性,党委行政精心倾力进行“十一五”规划的制订,这说明规划对我校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校无论是干部,还是党员群众,无论岗位如何,职位高低,都未敢忘记学校的发展,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认识不断加深,也在不断地系统化。在这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单位授权答辩会上,我们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学科建设思路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在谋划发展,规划未来中,我们在努力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2、实施博士单位突破 去年,我们由学院成为了大学,是否升格当且不论,贵在我们战胜了自己,找到了挑战的感觉,有了开创的冲动。在战胜自我后,还要不断超越自我。去年6月4日,山建工一行来校座谈更名事宜。我在简短发言中谈到了“三位一体”和“三条线”。“三位一体”,即领导支持、加强领导和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这些在申博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三条线”,即“自身线”、“专家线”和“主管线”,以及其中的“三个依据”(认识依据、理论政策依据和发展依据)和由里向外、由外朝里和动态前瞻的“三个着眼点”,为在申博工程中超越自我埋下了伏笔。 去年11月17日,长水山庄会议制订了申博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分项任务,就是“确保单位,兼顾学科;保二争三,志在必得”的总体目标,以及“两有两无”(有特色,有重点;无歧义,无疑点)和“三同”(认同、协同和共同)的分项任务。尽管目标和任务业已达到,但学科建设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懈怠,因为学科是强校之本。如果说我们在申博中超越了自我,有三个字值得记取:“诚”—诚实、诚恳、诚信;“实”—实诚、实务、实干;“异”—求异、求变、求特。 3、加快新校区建设 如果说博士学科是强校的源动力,那么一个适宜的空间和优良的边界则是办学的最基本支撑条件。历史仿佛要对过去的误会有所忏悔,仿佛要肯定学校的厚积薄发,仿佛要成就又一个大器晚成。 8月5日处级干部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不妨称为“黄岛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是耿书记讲到的“三搞”和“五规避”。根据党委行政的决定,本着黄岛会议精神,在新校区建设这个继申博后学校又一项重大工程中,学校做了以下三方面的积极准备。 (1)认识在前,政策准备到位。学校自3月31日开始,相继制订了“基建财务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和“内部审计管理规定”。加大了执行力度,有效发挥了制度政策的作用。 (2)先搞试点,规范管理到位。按国家、省市对基建工程造价的规定,我校建筑馆扩建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造价有了大幅度降低,这是青岛市继奥运工程后,第二家按新办法实行的招标单位。 (3)目标“五园”,规划到位。在“三高”和“三结合”的要求下,新校区要成为“五园”。“三高”就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三结合”是结合现代高等教育思想和手段、结合学科建设与特色、结合队伍建设和大师培育。“五园”,即大学园、科学园、人文园、信息园、生态园。 4、办有特色和高质量之学 从更名到博士单位授权,从明年的博士培养到后年的新校区建成,学校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大家已经比较强烈地感受到:有事做,有干头、有奔头,有乐观的前途。坦率地讲,我校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兴旺时期。对上,领导信任、认可、重视;对下:(1)教职工忧校爱校、思变想上,令学校倍加珍视,深感沉重。(2)平均提高工资400元。明年此时,居住条件将有很大改善。(3)扩大教育资源,调动校友积极性,营建社会募捐体系。(4)加大内部管理改革的力度。加快教学科研管理改革的步伐,改革教育模式和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进行科研全成本核算,建立起考核评价体系。大大降低学校的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学校发展找到、找准了坐标,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走上轨道,办学效益会有不小提高。年初预算收紧,集中财力加快学校发展,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营建节约型学校时,应先过节省的日子,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一点同志们都很认同。但我们还有很多困难、忧患,甚至是危机。无论是在思想的解放程度上,还是在工作推进上,都有许多不足之处。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时代的变化,发扬敢闯敢干、不等不靠、大胆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全面审视自己,认真研究本部门、本学院提高领导能力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研究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加强行政管理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校在加强领导能力建设方面应当着重考虑以下三种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毛主席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作为一所高校,我们不可能站在全局角度,纵观时代潮流变化,制定大政方针,我们不具备这种水平和能力,但我们必须具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从大的方面讲,只有基层能够准确及时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好的路线、好的方针、好的政策才能得以实现;从小的方面讲,只有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上级指导思想,才能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大的光环下找出我们自己的亮点,才能找到前进坐标,因此这个能力不仅要有,而且还必须要提高,这个提高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善于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在不同时期的大政方针,吃准吃透,做到融会贯通,政治上要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里也就有个要求,那就是我们的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党员要有政治意识和学习意识,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这几年由于外来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学习意识淡化了,放松了思想改造,放松了理论学习。政治意识是纯洁自我,强健党组织的保证,有了正确的政治意识才能发挥组织的政治战斗力和政治粘合剂的作用。共产党员可以失去的东西很多,唯有政治资格不能失去。政治意识的提高首先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可以提高政治素质,成为政治上的坚定者和清醒者;学习可以提高业务素质,干好自己管的事;学习还能够提高思维素质。政治素质可以增强干事创业的决心,业务素质是干事创业的本事,思维素质能够提高干事创业的效率。 二要善于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质,用以指导学校的工作。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执政党凝聚党心、赢得人心、引领社会、整合社会的旗帜。我校很重视这方面的建设,我自己也尽可能去主动理解、领会党的大政方针,从而加大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力度。学校要发展,就要“三搞”,教职工的待遇也要提高。然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生少、费用高,效率低。尽管学校资金运转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尽管我校的贷款相对少得多,但贷款就要有还利息的负担。靠什么“三搞”。寒假后,学校用了很大功夫,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开会研究、理顺财务管理,特别是涉及口径大的基建、后勤和产业财务管理。从收费管理开始突破,仅上半年收缴欠费1300多万元。这些工作,做在了省审计厅的“审计决定书”之前,这就叫把工作做的主动。如果说博士单位和新校区建设是“大山”,那么经济负担是最现实、最直接的压力。大半年来,学校通过严格预算,增收节支,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合理减少费用开支,把有限的钱用于学校发展、用于维持提高培养质量,用于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说明,这些想法和办法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结合实际的,是符合学校发展要求和大多数教职工利益的,是有用、有效的,也说明学校的干部管理队伍能够把共产党先进性的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融会贯通,带领群众与学校的发展同呼吸、同命运、共荣辱。 当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由于实际工作的复杂性,这些规定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使得个别同志,甚至是党员干部有意见。至于对我个人的意见,在此我表示歉意,希望同志们理解。从党的建设角度,要提高执政能力和保证行政管理的有效,必须要有宗旨意识,牢记权为教职工所用,情为教职工所系,利为教职工所谋。从一个学校或者是部门、教学院部的角度,负责人谁也不愿意和群众为敌,谁也不愿意得罪人。人生最大的愉快莫过于大家满意、对自己肯定、人际间和谐。和谐已经具有了特定的含义,不但社会要和谐,学校也要和谐。和谐的大学除包括人际和谐外,还包括思想的和谐和管理的和谐。和谐是一种美。如果说李政道宇称守中的对称和谐是自然科学的美,那么我们党的和谐社会则是社会科学的美。 作为领导同志要从自身找不足,改进工作作风。只要出于公心,办事公正,会得到同志们谅解的。同时,也希望个别同志换位思考问题,多用正面的眼光去衡量考察干部,心态应当平和、善意、负责任。从部门、院(部)到学校领导班子,一个最基本的定位,就是立足带领大家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只争朝夕,努力工作。 (二)提高领导学校发展的能力 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有八个字很重要,即“着眼、致力、围绕、体现”。把执政的目的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围绕着发展,执政的成效体现于发展。 国家尚且如此,学校也不例外。领导抓工作,就要明白“抓什么?说明什么?”如果天天忙忙碌碌,到处抓,到头只是碌碌无为,教职工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实惠。这说明了领导没有抓到工作的主线。学校工作主线和国家工作主线都是抓发展。是否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发展的自觉性如何,是考验一个单位领导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所以说,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执政能力,落实到我们学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提高领导学校发展的能力。应该说,更改校名、博士授权单位突破和新校区建设,为我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乘势加快发展步伐,早日成为高质量大学。我觉得先进性教育活动可以结合我校的“十一五”规划,把发展的目标确定好,但要很好地调查研究。最重要的前提是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对我们学校来说,统一认识和思想的抓手是什么?是学科建设和学科特色。因为学术本位是高等教育的规律,学科是学术的载体和集中表现,学科特色是学科存在的价值;学科是强校之本,关系到学校的命运;强大特色的学科可以做到“宁人息事”。此处的“宁人”就是栓心留人。学科平台,学术目标,使学者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厚积薄发;“息事”就是抓住大事。所以,应认真找出在领导发展上的重点问题,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 (1)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与方向,方向依赖目标;认清形势和任务,形势决定任务。要有一整套科学、系统、切合我校办高质量大学的思想、方式和方法。 (2)花力气和功夫,建立学校的章程和制度,加大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改革到底是什么?改革就是协调优化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对学校来说就是调整好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使学校在正确的方向、积极的舆论导向以及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下,形成一个自我加压、自我寻优和自我运行的良性机制。建立健全一套实效、高效、长效的评价考核系统,保证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运行在制度化的轨道上。 (3) 靠“学科强校”。制订方案,出台政策,加大对学科建设的人财物支持力度。“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好的政策为了有效地区别”。大势所趋,时不我待,必须毅然决然地加快、加大力度组织、整合、建设一级博士学科。加快出台科研管理和奖惩办法。10月15日,校报关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激励政策的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在科研团队建设、经费配套、科研条件建设方面进一步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市基金及其他项目的优秀团队倾斜,滚动支持。同时,对投入大且一直没有取得国家基金和国家级课题的团队、研究中心(室、所)加强考核,查找分析原因,调整政策,优化资源和结构,尽快取得突破”的报道很能说明问题。 靠“质量立校”。在保证并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教育模式(通识与专门、学分与学年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整合优化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想方设法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的产出与投入比。在计划举行的学校教学工作会上要制订出改革和实施方案。在07教学评估之前,如果改革见了成效,评估就水到渠成,化被动为主动,治表又治本。 靠“队伍兴校”。人事及有关部门已开始构建人才的“三个工程”,建立激励机制,制订绩效考核办法,进行定岗定编和岗位津贴办法实施的准备。 靠“开放荣校”。国际经济一体化、政治的多元化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和信息交叉,使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今年我校留学生取得了零的突破,年底有望国际合作办学取得突破,将诞生学校第一个国际合作学院——中韩理工双语学院。留学生要上规模、要多元、要成为一股影响学校发展历史的力量;合作办学要在北美和欧洲取得突破。结合学科建设、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和新校区规划建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考察境外在这些方面有成熟经验的单位。所有这些就是为了实现培养有国际视野学生的办学目标。 (三)提高稳定队伍的能力 稳定的自然科学解释是力的平衡,稳定的社会科学解释是促进社会或事物矛盾的转化,使发展变得有序。对于稳定要预之在前,治之在后;要长于理解,善于体谅;要加强沟通,化解矛盾。队伍稳定尤为如此。 毛主席说过,人的因素第一。领导层不管想法多么美妙,不管目标多么明确,不管政策多么有效,没有人去执行,那都是虚无飘渺的,叫做“空想主义”。从这个意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更快更好地发展,没有一支稳定的干部管理队伍不行,稳定的队伍要靠领导的魅力,靠领导的水平,靠领导的品行素质的感化。学校要发展,我想就是靠在座的这支队伍。如果这支队伍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如果这支队伍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那么工作绝对搞不好。如何稳定这支队伍,如何把这支队伍锤炼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胜利的团队,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根本。我作为学校行政主要负责人,力争做到:一是要以学校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光明磊落地协调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职工利益为重,为大家排忧解难;二是工作坚持开放透明,坚持“三道一权”,就是,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利益表达渠道、群众参与渠道,给大家知情权;三是坚持在党委领导下,稳步有序地处理学校行政的重大事项,例如上面提到的改革问题。改革要服务于稳定大局,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依法按政策进行。因为改革要有成本,改革要有风险,改革必然涉及到教职工利益的平衡。如果教职工的问题解决不好,气就不顺,气不顺则心不齐,心不齐则力不强,力不强则就很难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要做到大家满意,减少矛盾,这支队伍就要上下团结,步调一致,形成“三种力”:即班子有凝聚力,领导有感召力,队伍有战斗力。 在此要强调一点,团结不是不讲原则,有原则的团结,团结则存,什么意思呢?就是“公而有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团结就要有规矩。例如,下级要服从上级,各自岗位发挥各自的作用。你是个什么平台,就在这个平台上表现,如果表现过分,容易翻下这个平台,就是这个道理。君子之交淡如水,对待同志既讲感情又讲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讲原则是最大的感情,最大的爱护,最大的支持。举例说,如果不讲原则,看到同事路走歪了,不加以指正,最后还是害了他。所以说,讲团结不是讲义气,而是有原则的团结。 四、干部和党员要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表率作用 如何发挥党员和干部的骨干作用,如何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单位中起表率作用,谈点看法。 根据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也就是衣食住行,高层次的需要就是安全的需要。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这样稳定和谐的社会。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其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构建和谐的青岛理工大学,营造团结、和谐、明理、诚信,制度严格、平等互爱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要实现这一目标,每个教职工都有责任,这个目标不只是耿书记的,不只是我这个当校长的,是大家的,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的。每个教职工都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施善于别人,同情和帮助弱者,那么我校肯定能和谐。在这里我想向全体党员提出两点具体要求:一是做人要做出表率。做人之道,重要是人格。要公正,要正派,平等待人。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自己有毛病敢于承认,别人有错误敢于批评。心胸宽广,坦坦荡荡,不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武大郎开店。有那么一种人,在他思想深处总有这样的认识:社会一片黑暗,特别对领导深恶痛绝,哪怕是小组长,他都认为是贪的、坏的、骗人的。当领导要推行一件事、说一句话时,他还没听,就已经定势了:“他又要开始骗人了”,这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为党员应看正面的,看主流,顾大局,识大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应公正地对待人和事,有什么意见,敢于批评、敢于直谏,摆到桌面上,这是好样的,因为他是出于公心;做人要诚实,不说谎,不嫉妒,不诋毁,不存偏见,也不胡吹乱捧。我们这支队伍能不能互相支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最根本的是同志们之间能否相互信任、相互沟通,除了对人诚之外,对事也要诚,对事诚就是视事业如生命,敬业无限,追求执着,脚踏实地。二是做领导要做出表率。我校中层以上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党员,既然组织让你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做出表率。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三不愧”,即,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内不愧心。做出让群众称道的业绩,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谋发展、创业绩、奔小康。其次,敢于负责,善于管理,做一个品行端正,刚正不阿,敢说敢为,敢负责的干部。干部考核既看得票,更要看业绩,中组部正在搞政绩成本指标体系的试点。有专家研究,现有体制的单因素条件下,领导人前期的业绩对认同或支持求导的值为负。评价干部关键是两点,一看业绩,二看廉洁。希望大家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立,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做到在干事中清白,在清白中干事,把清白与干事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自律更为重要,只有自律,他律才有意义;只有自律,他律才能长效。做一个明白的领导,即政治上明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业务上明白,尽快熟悉和掌握自己分管的业务。要自己看得明白,想得明白,讲得明白,然后才能干得明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情所困,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同志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让我们不断在探索中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振奋精神,干事创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全面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建设高质量大学而奋斗! 以上有些是中央“规定动作”精神,有些是自己的思考,错误的地方我自己负责。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