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中国共产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宣传提纲

  时间:2006-05-30   点击数:

                     目录    1、什么是党代表大会制度?    2、党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3、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的时限?    4、党代表大会的名称及次数的排列是如何规定的?    5、什么是党代表会议?    6、中国共产党青岛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中国共产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是什么?    8、中国共产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及构成如何确定?    9、中国共产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程序如何规定?    10、四年来,我校在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上有哪些变化?    11、四年来,我校的办学规模和实力建设都明显增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2、四年来,我校取得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13、四年来,我校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14、我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方面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15、近年来,我校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16、我校提出的“1234567”发展目标,指的是什么?    17、为实现1234567发展目标,我校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18、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9、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民主化进程?    20、我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1、如何进一步拓展我校宣传思想工作,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1、什么是党代表大会制度?    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一项带根本性的组织制度,是党的各级组织包括中央组织、地方各级组织和部分基层组织讨论、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和选举党的领导机关的会议。    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定期召集和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坚持和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的民主,促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化、正常化,进一步提高党的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共产党章程》第第十九条做了明确的规定:(一)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三)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四)修改党的章程;(五)选举中央委员会。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十五条做了明确的规定:(一)听取和审查同级委员会的报告;(二)听取和审查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三)讨论本地区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决议;(四)选举同级党的委员会,选举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3、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的时限?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的时限党章没有做统一的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按规定召开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其党代表大会的时限原则上应同党的基层委员会的任期一致。根据鲁高工委[1997]18号文件关于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党员代表大会,一般每四年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需要提前或延期举行的,必须报经省委高校工委批准(中央驻鲁高等学校需要同时报其主管部门党组(党委)批准。)    4、党代表大会的名称及次数的排列是如何规定的?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的名称一般应与行政区划或单位的名称相一致,如“中国共产党×××省第××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公司(所或其他基层单位)第××次代表大会”。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次数排列一般采取累计方法,如××省已召开过九次代表大会,下一次代表大会就叫“中国共产党××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所在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党的基层组织所在单位的名称变更,不论其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管理范围、职责权限是否发生变化,凡召开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其党代表大会的次数应重新排列。党的地方组织所在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党的基层所在单位的名称未变,不论其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管理范围、职责权限有无变化,其党代表大会的次数仍应连续排列计算。    5、什么是党代表会议?    党章第12条规定,“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决定。”按照上述规定精神,党代表会议,是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在任期内,根据工作需要召集的、由代表参加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的会议。    规定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在党代表大会不实行代表常任制情况下,坚持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    6、中国共产党青岛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党委、纪委的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动员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师生员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完成学校“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7、中国共产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是什么?    (1)听取和审议中共青岛理工大学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2)审议中共青岛理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3)选举中共青岛理工大学第四届委员会;    (4)选举中共青岛理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8、中国共产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及构成如何确定?    根据鲁高工委[1997]18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高等学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应根据党员数量,按照有利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有利于讨论决定问题和代表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原则来确定。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一般可按以下掌握:党员人数少于500人,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100人左右;党员人数为500至1000人的,代表名额为100至200人;党员人数为1000以上的,代表名额可适当增加,但最多不超过300人。代表人员的构成,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关于高等学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不超过60%,教学、科研、管理一线人员占25%左右,工人、学生代表占10%左右(工人、学生党员人数较多的高等院校,其代表的比例可适当提高)。妇女代表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本校妇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少数民族代表所占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截至4月底,我校现有正式党员1703名,本次代表大会代表确定为152名。代表名额的分配,主要根据正式党员的人数和代表具有广泛性和先进性的原则规定,同时注意教师、女同志所占比例,其中处级以上干部代表占58%左右,教学、科研、管理一线人员代表占27%左右,离退休人员代表占5%左右,工人、学生代表占10%左右。在全部代表中,妇女代表不低于25%。以上比例除妇女比例外,其它比例均为指导性比例。    9、中国共产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程序如何规定?    《关于高等学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高等院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单位,一般按下一级党总支(或分党委)、直属支部划分。必要时,也可以将几个基层党组织划分为一个选举单位。代表产生的程序是:    (1)各选举单位(以各党总支为选举单位)按照校党委分配的代表名额和指导性比例,充分发扬民主,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根据代表条件和多数党员意见,酝酿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报党总支。    (2)各选举单位在广泛征求本单位党内外群众意见后,组织召开总支部委员全体会议,根据各党支部推荐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多于代表应选人数20%的差额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员名单,填写《中共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登记表》、《中共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册》,报校党委审批。    (3)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经党委审查同意后,作为候选人由各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差额选举,书面报代表选举情况,并填写《中共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中共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册》。    (4)党委提名建议候选人(现任8名校党委委员)将分配到相关选举单位参加选举。    (5)校第四次党代会正式召开之前,对出席大会的代表要进行代表资格审查,经审查通过的代表,获得正式代表资格。    10、四年来,我校在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上有哪些变化?    四年来,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取得历史性突破。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实现了全校师生员工多年的夙愿。在全国第十次博士学位授权增列激烈竞争中,我校成功获得博士授权及机械设计及理论、结构工程两个博士点,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这两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为学校立足更高平台实施发展战略,赢得了重要战略机遇。    11、四年来,我校办学规模和实力建设都明显增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办学规模和条件得到扩大、改善。到2005年底,各类在校学生达到2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720余人,本科生15000多人,高职高专生1300多人。本科专业达到54个,涵盖理工经管文法6大学科门类。有7个专业进入省本科一批次招生。按照新机制、新模式申办了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合作创建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列为省教育厅帮扶工作重点。    加大了对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的人财物支持力度。仪器设备费、图书购置经费及改善条件其他投入超过2.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亿元左右。特聘4名院士和2名外籍院士、专家,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2005年底,专任教师985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2002年分别增长48%和23%,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62.8%。    为拓展办学空间,学校一方面通过内部挖潜,进行了校园改造和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跳出去”发展战略,推动了黄岛校区整体置换,争取到1320亩新校区发展空间和80亩教职工住宅建设用地。    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坚持质量立校,大力推进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成科学的评估体系、督导制度及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培育出包括国家级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30多项。学生在全国性竞赛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65项。不少学生考取了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硕士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2.6。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    学科建设和学术优势不断壮大。新增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博士点2个、硕士点3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4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专业9个。承担各类纵向课题150余项、横向课题5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转让或被采用成果138项。学术论文、专著和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论文连年增长。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在严格控制职数基础上调整机构,增设发展规划、国有资产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代教育技术、实训等处及中心,明确划分了职能。按照“有利于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有利于学科交叉,有利于梯队建设,有利于教学科研结合”原则设置学院。稳步推进了改革创新,2005年组织考察了南方部分高校,结合实际提出改革实施意见,提交教代会审议、党委会研究通过;今年5月召开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改革工作提上重要日程。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较为活跃。近年来,同10多所国外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省教育厅批准,今年开始招生。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实现零的突破。派出一批教师、干部出国(境)考察、访问、学术交流。共有外国专家120多人次来校交流、短期讲学、合作科研。聘请长期外国文教专家近30人。接受国外实验设备资助近百万元、奖学金捐助30多万元。    12、四年来,我校取得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四年的办学实践,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一)建设高质量大学,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学校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学校党委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切实履行好把方向、抓大事、用干部、带队伍、加强党建“五项职责”,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驾驭全局、处理利益关系、务实创新“五种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建设高质量大学,必须推进创新发展。思想观念的突破是根本性突破,没有创新的思想就不可能实现学校的历史性跨越。要善于用市场化的思路、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不断创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通过思想认识的飞跃,实现工作思路的新突破,推动改革创新。    (三)建设高质量大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对我们而言,以人为本具体地体现为以师生员工为本。不仅以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更重要的是以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善待学生。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建设高质量大学,必须强调真抓实干。真抓实干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真抓”就是抓住机遇争取跨越式发展。面对形势逼人的局面,不断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不仅要善于捕捉机遇,更要学会创造机遇,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实干”就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求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建设高质量大学,必须注重内涵建设。寻求内涵发展的新突破,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并落实“五种信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科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开展积极有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    (六)建设高质量大学,必须保持稳定大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多年来,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和维护学校稳定中,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在实现学校新跨越过程中,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师生员工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条件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3、四年来,我校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四年来,学校进行了较大力度的科技管理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改革,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明显增强。学校新增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山东省“九五”省级重点学科评估验收中,结构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和暖通与热泵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暖通与热泵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被分别列为省重点强化建设实验室。    共承担国家973、863、“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课题150余项,企业委托及社会服务等横向课题510项。承担的课题中,既有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地质研究、机械设计、空调节能等涉及国计民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项目,又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基础和技术基础研究课题,还有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原列车、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国家重大关键工程技术项目。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转让或被采用成果138项;学术论文、专著和SCI、EI、ISTP收录的论文连年增长。近三年支配科研经费合计1.27亿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均科研经费8.8万元。    14、我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方面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继续加快人才引进步伐,配合硕士点、博士点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院士、博士生导师、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在特色、优势学科和研究领域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队伍。把“三个留人”落到实处,在做好待遇留人的基础上,特别重视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为高层次人才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正确处理“内稳”与“外引”的关系,保护好、发挥好在教学一线上勤恳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等方式,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行进修深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评聘制度,创造一切条件使优秀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15、近年来,我校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学理论、思全局、议大事、出思路、抓重点、促发展”成为共识。在理论学习中,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围绕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研讨,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意志。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行政工作规则”、“校务会议事规则”,使议事、工作程序更加规范。     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显著。根据上级党组织统一部署,2005年下半年,学校党委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市委督导组的指导下,学校既注重完成上级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又注意联系实际做好“自选动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教育任务。     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建立健全了干部管理制度,实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任前公示制度。推行了处级干部公开述职的考核办法,收到良好效果。鼓励党政管理干部在职攻读学位。落实培养措施,切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我校现有26个党总支,126个党支部,在实践中很好地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数达到2589名,其中学生党员1612人。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上,在重大考验面前,很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了对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坚持制度创新,标本兼治。2004年,省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组来校检查后,对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6、我校提出的“1234567”发展目标,指的是什么?    “一个目标”。建设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突出学科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大学。    “两项任务”。近期完成黄岛新校区建设和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项任务。    “三项突破”。实现一级博士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奖励数量上的突破。    “四个优化”。实现学科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结构、管理队伍结构和学生结构的优化。    “五种信念”。牢固树立质量立校、学科强校、队伍兴校、开放荣校、环境益校的信念。    “六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人事分配、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后勤社会化和产业的改革。    “七个关系”。正确处理好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质量与加快学校发展的关系;加快学校发展与办学资源局限的关系;办学资源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与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管理体制改革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关系。    17、为实现1234567发展目标,我校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学科总体实力。学科建设坚持与国家、省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专项以及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协调、处理好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土木、建筑、机械、环境能源等学科的优势,汇聚创新团队,凝炼创新目标,形成能够产生重大成果的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学科总体实力。    创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扎实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探索建立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的教育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公共基础课程。完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体系及教学激励机制。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科教学“迎评创优”。启动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扩大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环节,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着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营造科研体制机制环境,大力提高学术水平。探索实施学校学术组织的结构性改革,建立起符合高质量大学要求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体现研究水平的国家和省市纵向研究课题,一手抓反映实力的企事业横向重大研究项目,强化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保证科研到款数持续上升,学术成果和科技奖励有大幅度增加。    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人才工作,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任务带学科、以平台建团队、以发展引人才,引进、培养、流动三者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对于高层次人才,采取特殊办法柔性引进,以情感人,舍得投入。在强化目标考核同时,注意团结和使用好人才,始终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    推进改革创新,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激励机制。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强化监督,保证目标责任、资源配置和管理权限的协调。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保持学校人才队伍的活力。建立体现各工作系列、岗位特色的量化评估体系和分层次、分类别人员考核激励制度。 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在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强化经营职能,增强自身活力和再生能力。新校区后勤要稳妥推进社会化管理。校办企业要积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实时进行体制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项目,提升教师国际学术地位,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拓宽学生出国(境)交流渠道。善于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完善我们的办学思路;善于借用国际上高水平研究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善于借助海内外校友的力量,形成校内外共创高质量大学的良好氛围。    加快黄岛新校区建设,改善办学物质基础环境。进一步明确各校区功能定位,科学制定校园建设规划,讲求投资效益。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两年初具规模、五年配套完善”的工作思路,加快黄岛新校区规划建设步伐,建设“五园”,做到“五满意”。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强化预算管理、财务监控和审计监督。增强利用学校有形、无形资产产生效益的能力,提高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回报率。    18、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依据“一级法人、两级管理、重心下移、增强活力”的原则,以适度下放学校的权限为突破口,强化教学院(部)责权利的有机结合,通过分级管理,分类评估考核,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学学院(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办学潜力,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出高效益。    (2)人事分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一是要实行全员聘用制,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转变,建立两者的“契约”关系。二是实行岗位聘任制。科学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依法分类管理。三是实行校内津贴制。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优秀人才和重点、关键岗位倾斜,逐步拉开津贴分配差距,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机制。    (3)科技体制改革。抓紧探索科技人才与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探索促进学院之间、优势学科之间的合作、交叉融合的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解决关系重大的理论与工程问题、集聚优秀创新团队和孕育重大科技成果的运行机制。    (4)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5)后勤体制改革。由单纯的“管理服务型”向“管理服务经营型”转变,彻底改变目前的“拨款制”为“服务收费制”,是提高后勤运行质量和效率,成长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产业实体的关键,也是后勤将迈出的、有自信的一步。    (6)学校产业改革。明晰产权,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加大回报,加快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的步伐,做大、做强、做品牌,是校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19、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民主化进程?    继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功能。强化群众观念,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科学决策机制,拓宽学校党委、行政与基层、师生交流的途径。做好统战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物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校发展。做好离退休工作,充分利用老同志在办学方面的经验。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团体的建设,使其在学校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    20、我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重点在建立健全“五个方面”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党员学习提高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二是完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党员自我纯洁、激励竞争、动态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三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干部办学治校水平和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四是建立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五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个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把目标绩效管理引入学校事业发展中,紧紧抓住决策、执行、考核三个主要环节,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即,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目标体系,形成符合上级要求,符合学校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建立权责统一的执行责任体系,形成文体清晰、责任明确、层层落实的贯彻执行机制,增强执行力、创新力和抓落实的力度;建立严格高效的考核监督体系,形成规范有序、真正管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党员、干部、教职工的经常性考察力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学校教育活动市场行为增多的背景下,坚持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重点加大对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建设工程管理、大额资金使用、大宗物资及图书教材采购、招投标、招生等领域的监管,认真开展法制培训、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力”。    21、如何进一步拓展我校宣传思想工作,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理论宣传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担负起弘扬学校改革发展主旋律、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发挥“喉舌”作用的庄严使命。突出重点,培植亮点,把握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坚持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努力拓展有效途径,把课堂育人和实践育人紧密结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抓好宣传思想教育网站建设,因势利导,铸就网络文明。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有所依附,又有所约束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成长为既有鲜活个性,又关爱他人、关注团体、关心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大力弘扬办学过程中锤炼出的精神财富,结合“八荣八耻”的学习贯彻,教育、激励、引导师生员工,将其内化为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在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重视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待遇。按时、保质、分阶段地完成两校区专家公寓、教职工住宅建设,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不断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狠抓校园综合治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