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学校召开学生就业工作会议

  时间:2007-01-11   点击数:




  为进一步总结交流2006学年学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全面部署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1月10日下午,学校召开就业工作会议。校领导仪垂杰、杨向荣、赵铁军、李东出席会议,各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全校学生工作干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 会上,校长仪垂杰作重要讲话并与各学院签订了2007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校党委副书记杨向荣宣读《青岛理工大学关于表彰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共有六个学院受到表彰:一等奖环境学院,二等奖自动化学院、机械学院,三等奖经贸学院、汽车学院、建筑学院;招生与就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英杰汇报了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环境学院院长吕谋、机械学院院长谭继文分别作典型经验交流。
  校长仪垂杰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受到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校学生就业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仪校长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我校2006年的学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仪校长说,2006年是历年来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截至2006年9月1日,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7.02%,远远高于教育部要求的73%,也高于我校去年水平(96.8%),继续名列全省高校前茅。通过这些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和运行变得更加顺畅,大型就业基地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就业工作特色服务成效显著。
  在部署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时,仪校长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深刻分析当前的形势,明确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2007年学生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强化指导,面向基层,突出重点,积极推动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力争使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有明显增加,确保200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6%,各专业签约率不低于按照前三年签约率平均数核算的目标签约率。学校开展学生就业工作的要求是: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学院要把学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全面发动,全员参与。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一手抓指导服务,一手抓市场,全面加强学院就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工作实效。为确保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既定目标顺利完成,要在全校上下形成“全员关注就业”的思想,发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要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下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要认真做好就业工作总结和特色发掘,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做贡献。
  结合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仪校长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三联动工程。第二,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拓展更大的就业市场和建立更多的就业基地。第三,切实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深入做好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 最后,仪校长强调,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生死存亡,是学校创建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保障。2007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更是我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关键一年,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群体的安全稳定和充分就业意义更加重大。各学院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克服困难,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乘势而上、开拓进取、顺势而为,全力以赴做好我校2007年学生就业各项工作,奋力实现学生就业工作的新突破!
  副校长李东主持会议并作总结。李东副校长说,这次会议是学校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主题,总结了经验,交流了做法,表彰了先进,布置了工作,特别是仪校长的讲话,深刻分析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这些意见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的方向和原则,也是今后工作必须认真贯彻的目标和要求,希望各学院各相关部门要动员和发动全体教职员工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认真学习和贯彻仪校长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高度,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上下功夫,在不断拓展就业市场、扩大就业渠道上下功夫,在切实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上下功夫,在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下功夫,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努力开创我校学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杨延生)
会场


校长仪垂杰作重要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杨向荣宣读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副校长李东主持会议并作总结
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青岛理工大学 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