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outiao.com/i6433223144240054785/?wxshare_count=6&from=timeline&pbid=53624696689&isappinstalled=0
碧水盈盈、鸟语花香,这是今天山东省桓台县马踏湖的风貌。然而在几年前,这里因工业、农业生产导致劣五类污水横流,让居民不堪其扰。马踏湖流域的脏水是如何变清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山东省桓台县摸索出了“处方单”——让污水处理厂与人工湿地亲密接触。
撤鱼塘饭店建人工湿地
4月20日上午,山东省桓台县天朗气清,马踏湖的猪龙河入湖口处花田交错,水鸟时而在水塘上起舞,时而如箭般飞入水中捕鱼,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菰、水葱等水生植物长势正盛。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生态部区域经理刘道行告诉《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眼前这片花花草草的浪漫世界,正是马踏湖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2014年建成,占地714亩,每天可净化2万吨劣五类水,总投资达5000万元。刘道行所在的公司主要负责马踏湖流域人工湿地工程的咨询、设计、工程总承包及后续运营等工作。
“5年前我来考察,这个地方都是鱼塘、小饭店,水体污染严重,现在这片近自然湿地除了保留一些必要的设施外,都用来给鸟类提供各种水生条件,让它们舒适地栖息,生物多样性大大改善。”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武周虎教授,说出了自己对马踏湖的感受。
“三步走”保障湿地可持续
武周虎告诉《环境与生活》,马踏湖人工湿地有别于我国人工湿地鼻祖——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已废弃)。白泥坑人工湿地是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湿地,而马踏湖人工湿地必须按照“治、用、保”三步走的策略运行——污水处理厂承担治水任务,部分中水进行回用,之后进入人工湿地净化。人工湿地定位在“保护”阶段。
武周虎介绍,马踏湖的人工湿地工艺借鉴了山东省南四湖的经验。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上的重要调蓄湖泊,区域内人口密度大,产业结构偏重,入湖河流众多,无直接入海通道,被一些专家称为“天下治污第一难”。2002年,武教授等人从南四湖的治污开始探索人工湿地中试实验,2005年建成新薛河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当年就产生了效果,该示范工程被列入山东省治污重点项目。“从南四湖治理提出‘治、用、保’模式后,山东就开始在全省推广这种方式。”
武教授表示,山东省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一开始被不少专家质疑,“他们总把我们这种模式想成直接的污水处理,质疑能承担多少负荷,而我们强调的是后期净化,如果让未经污水厂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湿地,那可能不超过10年湿地自身治理又是个问题了,连土地都不能用,因为污泥里会有工业重金属。我们不做这种不可持续的事。”
武教授告诉记者,污水进入桓台县的污水处理厂需经过不同程度的“抽筋扒皮”,尾排水必须达到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相当于地表劣Ⅴ类水,而马踏湖水质执行的是地表Ⅲ类水的标准。要实现水质跨越,如果用其他工艺处理,技术上比较难实现且成本高,人工湿地的工艺原理是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尾排水经深度过滤后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然后排入马踏湖。“这种人工湿地没有二次污染,处理成本较低,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较强。”如果污水处理厂将水直接处理到地表四类水标准,成本需要5~10元/吨;若处理到一级A标准,再经人工湿地净化到三类水,每吨只需要一块钱。